利通区纪委
首页 > 清风苑 > 理论 正文

理论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1-06 10:07:51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深化作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必然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以上率下,发挥示范效应。“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深学一层、先做一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处处检视约束自身,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杜绝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在全党全社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严负其责、率先垂范,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科学施策。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有的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必须及时发现、科学应对,下功夫解决好。一方面,加强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等,使党员干部精准把握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持续对标对表深挖思想根源,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切实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实践,让党员干部在纠治作风问题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提升能力素质,坚决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做到防微杜渐、有的放矢,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转化的有机统一。

  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心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等举措,大力整治“门好进、事难办”等问题,让群众从干部作风转变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建章立制,实现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历史和现实表明,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与长期性工程,必须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之间协调贯通,构建以党章为遵循、同国家法律有效衔接的法规制度体系。积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注意研究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全面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推动形成长效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郝涛 李斌,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