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守好惠民惠农“钱袋子”
惠民惠农资金不仅传递着国家政策的温度,更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监督推动惠民惠农补贴精准发放,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从严查“蝇贪蚁腐”到依托科技赋能,纪检监察机关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切实让惠民惠农资金用之于民、惠及于民。
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执纪。相关案例表明,惠民惠农资金申报、拨付、发放等环节问题易发多发,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等问题时有发生。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和片区协作机制,紧盯补贴对象是否精准、发放是否足额、公示是否透明、台账是否合规以及群众是否知晓等重点内容,通过座谈调研、资料查阅、入户走访、随机核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找问题、查线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纠治问题背后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打通数据壁垒,强化科技赋能。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性强、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要做到精准直达、防止“跑冒滴漏”,既离不开“铁脚板”的实地核查,也需要“大数据”的智慧支撑。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大数据+监督”模式,围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搭建监督模型,通过数据关联、碰撞比对、筛选分析,精准锁定异常情况。实践表明,建立“信息采集—建模分析—发现问题—线索核查—结果反馈”的全流程工作闭环,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审核、精确处置,有利于提升补贴发放的准确性与透明度。
做好以案促改,筑牢资金安全防线。防范惠民惠农补贴发放过程中的廉洁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针对个性问题,督促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针对共性问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措施办法,从源头上筑牢惠民惠农资金安全堤坝。(华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