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出自《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意思是不符合仁义的原则,即便是微小的东西也不从别人那里取走,形容一个人清廉自守,不贪便宜,不接受任何不正当的财物或好处,体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
取,会意字。《说文解字》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意思是把野兽的左耳割下来,作为狩猎结束后论功行赏的依据,后引申出索取、收受、采用等意思。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取才是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的基本要求。
不取,难在心有所戒。心中有戒,才能做到行有所止。领导干部要树立规矩意识,坚守原则和底线,不触碰红线。焦裕禄是严守规矩的典范,他曾帮助兰考县城关镇建起渔场,渔场的同志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家送来10条活鱼。焦书记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并教育孩子们:“鱼塘是集体的,这些鱼是叔叔们辛勤劳动养大的,咱们没有劳动,不能要。”东西无论贵贱与否,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绝不能要,领导干部心里要有这个戒尺,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管好自己和家人,不该收的东西一介不取。
不取,贵在大公无私。领导干部要知足常乐,不能有非分之想,要杜绝私心杂念,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公仆杨善洲,发现群众生活有困难,主动伸出援手,想尽办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当自己的女儿想要其帮助安排工作时,杨善洲却选择了拒绝。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不取,重在防微杜渐。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唯有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把细节当作原则来坚守,才能在诱惑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革命年代,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的张其德,经手管理的财产、布匹、食盐、药品等物资数量庞大,从未贪污一分钱、侵占一寸布、多吃一粒盐,人称“分文不沾的财政部长”。如今,领导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更应该在小事小节上慎独慎微,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一介不取,才能坦荡做人。领导干部若收礼纳贿,就要为请托者营私舞弊大开方便之门,这无疑是将自己引向违法犯罪的绝路。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教诲,廉洁从政,一心为民。(郝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