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纪委
首页 > 清风苑 > 文化 正文

文化

他乡同样是家乡

稿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 2020-11-13 08:34:32

  我们写信,保留着一个传统,开头往往用“见字如面”或“展信如晤”起笔。这样的话语,既是一种文化习惯,也体现着用一纸书传递思念的浓情厚意。

  有这样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名年轻人,收信的是他的父母。尽管我们信息化建设已经如此发达,但是这种“鸿雁传书”式的交流,依然深深打动着我们。感谢写信人的信任和坦诚,让我有幸与他一起分享压在纸面背后的幸福。

  这封家书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纪检监察干部陈森养写给远在江西老家父母的。写下这封家书时,他已经驻村从事扶贫工作两年多。

  2018年,陈森养大学毕业。他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到陕西做了一名定向选调生。参加工作后不久,他便来到基层一线驻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他在信中给父母写道:“晚上较为安静,我有些想念你们。这边比家里冷得早,不过有厚实的衣物和电炉子,孩儿感到很是暖和。不知家里天气如何,秋天气温多变,你们要记得及时添衣。这阵子工作愈发紧张起来了。昨天我们刚把本年度全村的贫困户信息更新完,村民们跟我们关系都很好,采集信息时很配合,因而完成得很顺利。这是一个能够走近群众的机会,我很珍惜。”

  陈森养所在的村子并不富裕,但这两年来,情况已经好转很多:现在全村都通水泥路了,原本的土墙房子拆了,村民们住进了安全的新房,用水用电也有了保障。尤其令他感动的是这边的娃娃很爱学习,这让他想到自己当年求学的历历情形……

  陈森养非常高兴地告诉父母:“这次人口普查时,我应该会作为流动人口被统计在这村上,到时就算个本地人了吧——那我就在家乡和他乡都成了本地人。有好几次了,这边的村民们叫我邀请你们过来村上看看,这次就算我正式地书面邀请你们吧。”

  我还清晰记得陈森养初来乍到时的情形:难以听懂的当地方言、不适应的饮食、举目无亲的孤独都考验着缺乏工作经验的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陈森养也遭遇了不少尴尬,甚至在群众那里吃闭门羹。这些阻碍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干劲。从学说当地方言开始,吃本地饭知百家事,学习当地民风习俗,逮着空子就与群众聊天,他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生活。

  在同事和群众的帮助下,没过几个月,陈森养就由一名来自异乡的“白面书生”变成了满口当地话的村干部。对陈森养而言,基层是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干实事的广阔天地。基层工作锤炼着意志,也让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面对脱贫的硬骨头,陈森养总说不后悔、不畏惧、不担心,唯一觉得有愧于家人。他还记得那个月,爷爷和外公相继离世,自己回家送走了老人,来不及多陪陪伤心的父母,便又匆匆踏上了去陕西的火车。“去吧,没事的,家里有我。”父亲鼓励他:“在外面要好好干事。”

  陈森养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两年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所在的铁尺村,脱贫成果有目共睹,贫困发生率从74.07%降至1.65%,成功于2019年退出贫困村序列。(赵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