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留一道“缝隙”
经验丰富的木匠教徒弟时有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随着冷热干湿变化无常,材料的形态会随之发生微小变化,小小的缝隙可包容这种变化,使整体结构不致改变。高明师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恰到好处地留下缝隙。
其实,为人处世与木匠的工艺原理相通,同样讲究“留一条缝隙”。假若事事工于算计,锱铢必较,利益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美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终会被“挤压”得变了形状。
北宋时,丁谓是寇准的弟子,曾受寇准提拔。后来丁谓进谗言致使寇准被贬到荒蛮的雷州。丁谓没想到,自己不久之后也遭贬谪,贬到比雷州更远的崖州。到崖州得经过寇准被贬去的雷州。
寇准的家仆得知消息,打算在丁谓路过时羞辱他一番,为寇准报仇。寇准知晓他们的心思,便在家中设赌局,自己看着大家玩耍,不许任何人出去。一直等到丁谓过了雷州,寇准才放他们出去。寇准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他人“留一道缝隙”,这种豁达宽容的心态,也为自己赢得了丰盈的人生。
《红楼梦》中,薛宝钗品格端方,行为豁达,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无下尘。然而,大观园的姐妹们寂寞时更愿去黛玉处玩耍,却很少去宝钗那儿。
宝钗样样都好,为何姐妹们对她敬而远之?我认为,主要因她“过度付出,不求回报”。比如她帮史湘云办螃蟹宴,给黛玉送燕窝,悄悄地将岫烟所当的棉衣拿出来还给她……
不求回报固然是好品格,但帮助他人不能做得太过完美,需给别人留一点表达谢意的“缝隙”,如此友谊才更长久。否则,时间一长,大家为了不想欠她太多,只好一个个疏远她。
苏东坡有一篇《别石塔》,读来颇有意思——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这篇散文虽短小,却极富哲理。没有缝隙的石塔,无法让蝼蚁在其中生存,看似完美,实则有缺憾;砖塔有缝,看似不完美,却能给微不足道的生命留出生存空间,实则是一种完美。
能在生活中“留一道缝隙”的人,定是睿智豁达、随和宽容的善者。给人生留点缝隙,犹如飞鸟投林、龙潜大海,自然活得身心坦荡、有滋有味。(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