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纪委
首页 > 清风苑 > 文化 正文

文化

济南重阳节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5-10-29 10:36:49

  重阳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33岁那年才知道。

  1988年秋天,我到山东大学作家班报到。住下没几天,听说千佛山有重阳节山会,便决定去逛逛。

  我小时候,对重阳节没有什么感觉。早晨起来,父亲可能说一句“今日是九九重阳”,就下地干活去了。母亲办的还是家常便饭,不像刚过去的农历八月十五,有一碗肉菜。上学后,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九属阳,两个九凑到一起便是重阳。还知道了有关习俗:登高远眺、赏菊饮酒、佩戴茱萸等。但在我们村,几乎见不到菊花,更没有茱萸。村南有几座山,这天也无人去登。

  来济南后,才知道重阳节竟如此盛大!上午有课,午后才去位于城南的千佛山,那里依然人山人海。路边摆了许多菊花,金灿灿的,香气扑鼻。山坡上有演吕剧的,驻足观看,忽听一声长啸自树梢上飞来。转身仰望,千佛山顶站满了人,啸声来自那里。想去山顶,见山道上人头攒动,遂打消了主意。

  逛来逛去,前面出现一个旧书摊。蹲下瞅了下,一个红皮笔记本摆在那里。原来是一位女中学生的日记,就买了下来,摊主只收我两毛钱。回去后细读,发现内容多是这位女生的学习生活,譬如,有个同学交不起学费,她说服自己父母为同学交上;学校成立了宣传队,她编了一出话剧上演。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和同学们一起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来济南。她还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烦恼,如迟迟收不到一位朋友的回信。

  有点讶异,这本私人日记何以会流落到旧书摊上?后来我写了一篇散文《女士,请珍藏你的果子》。我说,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请联系我,我愿意将日记还给你。但文章发表之后,一直无人与我联系。

  2024年秋天,我被山东大学聘用,在作家书院任教。报到时恰逢重阳节,看到有“九月九”重阳山会的消息,于是又去了一趟千佛山。

  这天的节日氛围更加浓重,山路两边挂满灯笼,摆满商摊,传统的济南小吃应有尽有,连外地的特色美食也有很多,譬如河南的胡辣汤、湖北的热干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融合呈现,体现了文化的创造力。

  日近中午,听到有唱京剧的,循声而往,到“闻韶台”下找个空位坐下,边喝咖啡边看。台上穆桂英手拿一杆长枪,背插四面靠旗,连舞带唱。她演完退下,幕后有人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其声穿云裂石,杨子荣手执马鞭威武登场。从《穆桂英挂帅》到《智取威虎山》,跨越千年,回肠荡气。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闻到了菊香。离座去寻,在树林中寻到了一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默念着孟浩然的诗句,步入花丛仔细观赏。那些菊花,有单色,有复色,以黄色为主;有平瓣,有管瓣,有匙瓣,千姿百态。秋风中,它们摇摇摆摆,清香沁人心脾。

  太阳偏西,山间微凉,带着一身香气下山。途中发现,好多人兴冲冲迎面而来,往山上走,他们是新来的游客。看来,济南的重阳节,真是欢庆热闹,真的有节日气氛。(赵德发)

>>><<<